材料与冶金学报科学小论文(材料与冶金学报杂(4)
24.现代塑料加工应用
25.日用化学工业
26.精细石油化工
27.离子交换与吸附
28.塑料科技
29.合成橡胶工业
30.橡胶工业
31.医药工业杂志
32.合成树脂及塑料
33.化工新型材料
34.新型炭材料
35.涂料工业
36.硅酸盐通报
37.塑料
38.计算机与应用化学
39.煤炭转化
40.无机盐工业
41.过程工程学报
安徽铜陵学院怎么样?
铜陵学院(Tongling University)位于安徽省铜陵市,是一所以财经类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的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。学校创建于1978年4月,2002年3教育部批准,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。2008年12月学校发起创立了“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”并担任首任轮值单位。2009年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。2013年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。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。[1] 截至2016年6月,学校有翠湖、育秀两个校区,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(约873630平方米),各类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。有教职工850人,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10人,具有博士、硕士学位教师555人,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033人,成人教育在籍生1800多人。[1] 历史沿革编辑学校主源铜陵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,安徽劳动大学(铜陵师范专科班)创建;1979年,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(铜陵专科学校);1983年,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;其他支源铜陵师范学校1958年,铜陵市第一中学(师范班)创建;1960年,铜陵市第一中学(师范班)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;1961年,铜陵师范学校停办;1970年,铜陵五七干校(师资班)创建;1978年,铜陵五七干校(师资班)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;1979年,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(合署)铜陵师范学校;1982年,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;1984年,铜陵市长江路小学、铜陵市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。安徽冶金工业学校1958年,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,1959年,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;1960年,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;1962年,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建制。中专层次改建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;大专层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(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,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)。1963年,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(中专部)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,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;1978年,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,后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。合并建校2000年,铜陵师范学校、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并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。2002年,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,并开始招收本科生。[2] 办学规模编辑院系专业截至2016年6月,该校有12个二级学院,共开设56个本科专业(含一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和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),涵盖经济学、管理学、工学、文学、理学、艺术学、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。教学建设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,该校大学图书馆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、省级特色专业7个、省级精品课程13门、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6个、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、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。国家级特色专业:会计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;省级特色专业:国际经济贸易、会计学、金融学、市场营销、自动化、财务管理、省级精品课程:管理学、税法学、C语言程序设计、成本会计、会计学基础、金融学;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:自动化工程实训(实验)中心、会计实务实验教学中心、法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、用友会计综合实训中心、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;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: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;省级人才创新实验区:应用型高校联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。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6月,该校与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爱尔兰、韩国、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。2005年,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“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”;2012年,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“2+2”合作办学;与美国、爱尔兰、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“3+1+1”、“2+2”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,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;与武汉理工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财经大学、安徽工业大学等名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。学术研究编辑科研机构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,该校建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、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、院(部)所合一科研机构11个。[3]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:铜陵学院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大学南大门进口心;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: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;校级协同创新中心:皖中南光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、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、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、皖江地区经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、铜加工及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;院(部)所合一科研机构:公司法研究所、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、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、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所、公司金融研究所、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、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、自动化设计研究所、铜工艺品研发中心、岩土研究所、铜文化。科研成果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,2011-2014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项,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。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。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,铜陵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28800㎡,使用面积23353㎡,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。馆藏纸质藏书120万册,电子图书108万种,各类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,报纸132种,中外文数据库26种,微机220多台,各类光盘800余张,另有合订本报刊6万余册。已购进13个中外文数据库并建成镜像站点,如:超星电子图书、期刊全文数据库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、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、EBSCO数据库、Springer数据库、《VIPExam 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》(试用)等。学术期刊《铜陵学院学报》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,创办于1999年,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。是ASPT和期刊网的来源刊。
文章来源:《材料与冶金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cly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531.html